近日,海宝社区建研所家属楼居民杨梁站在焕然一新的楼前,笑容满面:“墙根不积水了,蚊子也没影了,真是打心眼儿里感谢你们!”这一幕暖心的场景,是社区网格员李鸿芳、张璇合力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外墙渗水问题的生动写照。她们以耐心调解、专业执行,将“为民办实事”落到实处,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典范。
建研所家属楼建于25年前,外墙下水管道因常年暴晒老化严重,接口处裂缝丛生。每逢雨天,雨水渗入墙体,导致墙面斑驳起皮、霉痕遍布。最让居民头疼的是一楼楼底积水成洼,蚊虫滋生,居民路过时不得不捂口疾行。“这不仅是环境问题,更可能侵蚀墙体结构,威胁居住安全,要尽快解决。”社区书记韩莎莎表示。
网格员李鸿芳和张璇组成“攻坚搭档”,逐户敲开本单元西侧住户的门。进了102室先看渗水情况,墙上的霉斑、天花板被泡得不成样子。要根治问题,需居民共同出资维修公共区域。白天居民上班,她们就傍晚登门,利用做饭、乘凉的时机耐心沟通。面对居民疑虑——“我家问题不大”“钱花了修不好咋办”,她们不厌其烦地摆事实、讲法规,拿出《物业管理条例》,解释外墙管道属公共区域,维修费用需分摊,并从源头算经济账——“小修撑不过仨月,大修才能一劳永逸”。其中一户居民谈了几次始终不同意,她们便展示渗水照片,讲述长期潮湿对健康的危害。居民马占军感慨:“小李小张天天来,说得在理又实在!”最终4户居民达成共识,平摊费用。李鸿芳说:“基层治理的关键,是让居民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”
资金到位后,网格员化身“工程监理”确保“一次修利索”。张璇和李鸿芳严格筛选施工队,对比两家候选单位的资质、报价和案例,居民集体选定经验丰富的老牌队伍。施工期间,张璇全程蹲守:查材料包装、盯管道接口,连保温膜缠绕等细节都不放过,“朱师傅,这儿再加圈胶带!”她的严谨换来高效成果——仅用半天,新管道安装完毕,外裹厚实保温膜,墙面干燥如新。蚊虫“安乐窝”彻底消失,楼前水洼无踪。
如今,老楼焕发新生,居民心暖如春。社区书记韩莎莎总结:“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。李鸿芳和张璇用行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核心——从隐患发现到矛盾调解,从资源协调到现场监工,她们以‘跑断腿’的担当和‘磨破嘴’的真诚,让为民服务不再是口号,更深化了社区与居民的纽带。”